农药制剂是指农药原药与各种助剂、填料按特殊的比例混合,经过机械粉碎、混合而制成的一种流动状态的粉粒体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可以直接施用,也可以稀释后施用。农药制剂的目的是将农药原药加工成便于使用、储存和运输的形式,以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从来源上,农药制剂可大致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矿物源农药最重要的包含无机矿物原料加工而成的乳油,如铜制剂和硫制剂。生物源农药则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通常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而微生物源农药则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大规模生产。根据其防治目标的不同,农药制剂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这些专门配制的制剂旨在针对各种各样的有害生物或植物问题进行相对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按作用方式分类,农药制剂可大致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等。胃毒剂的运作机制主要是通过昆虫的口器进入其体内,随后在消化系统的进程中发挥作用,最后导致虫体中毒并死亡。触杀剂则是通过接触药剂后,直接在昆虫体表发挥毒性。内吸剂则是药剂能被植物根部或叶片吸收,通过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发挥药效。此外,根据农药制剂的物理形态,还可大致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湿润剂等。粉剂通常直接用于喷粉防治病、虫、草害,可湿性粉剂则大多数都用在喷雾防治。乳油中含有乳化剂成分,这有利于雾滴在农作物、虫体和病菌表明产生良好的粘附和展着效果,从而延长其有效作用的维持的时间,具有较长的持效期。悬浮剂是一种高浓度可流动的粘稠物,适用于各种喷洒方式。湿润剂的作用是使原本不溶于水的原药能够被水充分湿润,并能够使药剂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此举旨在提升防治效果。
农药制剂行业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开始将农药原药加工成便于使用、储存和运输的制剂。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随着有机合成农药的出现,农药制剂行业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农业的兴起,农药制剂行业开始向低毒、高效、环保方向发展。90年代至今,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农药制剂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新型、高效、安全的农药制剂产品。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药制剂行业将继续朝着更加绿色、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农药制剂上游最重要的包含农药原药生产和农药助剂生产行业。农药原药是指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化学物质,是农药制剂的主要成分。农药助剂是指在制剂工艺流程中加入的一些辅助物质,能大大的提升制剂的稳定性、分散性、附着性等性能。农药制剂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是农业领域,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药制剂可以轻松又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产业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和技术创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升级步伐加快,推动了农药研发向更高效率、更低毒性、更低残留、更强生物活性和更精准选择性的方向迈进。我国农药行业生产销售规模在整体技术水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逐步扩大,发展势头强劲。然而,从需求结构的角度来看,行业产销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出口市场的强劲表现。在国内市场方面,由于实施了农药化肥零增长政策,国内需求经历了一场大幅度的下滑,导致行业市场规模总体上呈现出起伏不定且逐渐收缩的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药制剂市场的规模约为528.66亿元人民币,相较上年下降了4.3%。在国内区域分布上,中南和华东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分别是我国农药制剂市场最重要的两大区域,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35%和30.6%。这些地区的活跃表现反映了我国农药行业在面对挑战时,仍在努力适应市场变化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从供需角度分析,我国农药制剂行业经历了国内需求下滑和出口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双重影响。在国内,由于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持续推进,国内农药制剂的需求量持续走低。然而,行业出口需求的增长带动了我国农药制剂产量的上涨的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药制剂产量约为373.47万吨,尽管同比下降了2.1%,但依然显示出一定的生产活力。同期,国内需求量约为157.82万吨,同比下降了8.2%,反映出国内市场调整的深度。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农药制剂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674.76亿元人民币。在2023年至2027年的期间内,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3.71%。展望未来,农药制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将逐渐转向林业和医药卫生行业,这将带动农药制剂的应用附加值有所提升。
根据2020年我国农药行业主要企业的农药业务营业收入测算,安道麦以7.41%的市场占有率领先,其次是扬农化工和润丰化工,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72%和2.08%,中农立华和嘉和生物的市场占有率也相比来说较高,分别为1.90%和1.78%。另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深圳诺普信和广东中迅农科的制剂销售额超过30亿元,位列前五强。另外,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新近入选的百强企业中,农心作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6.34亿元的销售业绩脱颖而出,位居第26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农药的研发也在积极推动我们国家农药行业的发展进程。以2021年为例,我国成功登记了21种新农药(涵盖39个产品)。这些新型农药大多属于低毒或微毒类别,并且多采用对环境友好型的剂型。这种发展的新趋势无疑对优化我国农药的产品结构起到了非消极作用,对于提升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这些政策包括对农药制剂生产企业的准入许可、产品质量控制、环保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对农药制剂销售企业的经营许可、市场准入、价格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对农药制剂使用单位的用药指导、安全操作、残留监控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农药制剂行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执法检查、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处罚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生物农药等措施,引导农药制剂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市场需求下滑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由于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的实施,国内对农药制剂的需求量持续下降,这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其次,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尽管出口需求量开始上涨推动了产量的上升,但国内需求的萎缩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市场之间的竞争,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发展。再者,环保压力增大。农药制剂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对环境能够造成一定的污染,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环保设施升级和污染治理,增加了运营成本。
此外,产品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也是行业存在的问题。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发方面,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另外,行业监管有待加强。农药制剂的质量安全必然的联系到农业生产和社会公众的健康,但在真实的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质量上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加强监管和法律和法规的完善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需求一直增长,农药制剂作为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工具,其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扩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对高效、低毒农药认识的提高,农药制剂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也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药制剂领域的应用,新型、环保、高效的农药产品将不断涌现,满足市场对绿色、可持续农药解决方案的需求。整体看来,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前途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企业要紧跟市场趋势,把握技术创新机遇,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同时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