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衍生物于2024年1月20日宣布收购位于广州知识城的龙沙大分子CDMO工厂,该工厂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配备先进的生产设施。
2.龙沙工厂此前属于CDMO巨头龙沙集团,但由于“订单不足”,自2021年投产以来运营不足三年就关停。
3.昭衍生物收购龙沙工厂旨在增强其在大湾区的服务能力并推进国际化战略,应对医药外包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4.与此同时,昭衍生物在行业低谷期进行战略布局,期望通过此次收购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昭衍生物于2024年1月20日宣布,通过资产交易方式收购位于广州知识城的龙沙大分子CDMO工厂。该工厂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配备先进的生产设施,包括21000L和22000L一次性原液生产线、多种剂型灌装线、QC实验室及中试设施。
该工厂此前属于CDMO巨头龙沙集团。龙沙于2018年从GE Healthcare收购该工厂并投资约1亿美元进行建设,但自2021年投产以来运营不足三年就关停,国内多家媒体收到有关人员消息指关停原因为“订单不足”,反映出当前CDMO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医药外包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CRO企业纷纷寻求全球化布局作为突破口。如凯莱英收购
昭衍生物此次收购广州工厂,正是顺应这一趋势,旨在增强其在大湾区的服务能力并推进国际化战略。尽管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对中国CRO公司能够带来挑战,但出海仍然是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昭衍新药在公布更改募资净额用途之时,也透露将依据公司业务规划和未来临床业务资金需求,把临床业务项目剩余资金2.31亿元用于潜在收购项目。昭衍生物收购CDMO工厂则是昭衍新药策略的延续。
龙沙的产能遍布全球,其合同研发和定制产能分布在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小分子药物产能中,化学活性物质(API)产地主要在瑞士Visp和中国南沙,制剂产地主要在美国和欧洲。
龙沙近年来逐步加大布局生物药产能,目前在全球共有10个生物药工厂,在主要CDMO企业中具有一马当先的优势。按地域划分,龙沙集团的总收入大多分布在在欧洲和美国,两者累计占比保持在75%以上,而其中美国地区的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近10年以来从34%上市至超过40%。龙沙在亚洲地区的收入占比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12%上下浮动。不一样的地区的收入占比和当地产能布局情况直接相关。
龙沙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随后创立龙沙中国。龙沙集团旗下Capsugel与中国国药集团共同出资在苏州建立空心胶囊产基地, 占地268,000 平方英尺,员工数达400 人。该工厂是龙沙进入中国市场后布局的首个本地产能基地,
由于苏州胶囊厂的成功带来了积极示范作用,龙沙随后持续在中国建厂。2003年4月,龙沙小分子与健康原料药工厂落地广州南沙,成为核心厂区。2018年龙沙又决定在广州黄埔知识城设立哺乳动物细胞生物技术生产工厂,介入抗体药物的生产,即是这次出售给昭衍的工厂。
该工厂是龙沙在中国的第三个工厂,总投资超1亿美元。2021年5月黄埔知识城工厂投入运营,随后至2022年末的1年半内服务了全球的20余家客户,总计交付15批次产品,产值达数亿元。
但生命科技快速变革的背景下,龙沙于2025年1月出售广州黄埔知识城工厂,折射出这家全球顶级CDMO的战略性转型。龙沙早前便在新闻稿中称,从2025年第二季起,龙沙将重组为三个事业体。
这表示龙沙将舍弃目前的三个部门:生物制剂、小分子制剂以及细胞和基因治疗以及九个相关单位。龙沙将会将小分子与生物结合剂合并为一项称为先进合成的业务,
并由现任胶囊与健康成分事业部总裁 Christian Seufert 领导。
2024年初,龙沙就宣布准备关闭其位于美国加州的哺乳动物临床生产工厂,裁员218人。加之2023年,生物制药市场遇冷,中国Biotech纷纷开始发展副业。包括东耀药业、
内卷之下,外资CDMO承压巨大。外界认为为了稳住当前的位置,必须做更多的动作。
可一年后,当重点承接基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的生物药的广州工厂面临订单不足,对这一位于中国的产能进行裁撤则是其解决办法。
这一战略性调整不仅反映了龙沙对未来生命科技产业的判断,也展现了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对于龙沙而言,出售广州工厂不仅是一次资产交易,更是其向高科技、高的附加价值领域进发的重要一步。
昭衍生物(JOINN Biologics)成立于2018年初,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支超500人的核心技术团队,为约300个大分子生物药项目提供了研发和生产服务,并在全世界内获得多个IND批件;在美国已建成多个1000L、500L、200L规模的符合FDA GMP标准的生产车间;中国国内的产能则已建成17个国际化标准的2000L一次性大分子原液生产线及多种剂型的高端制剂车间。
作为昭衍新药的关联企业,昭衍生物与母公司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昭衍新药持有昭衍生物8.93%股份,后者主要负责CDMO业务,是昭衍新药服务链条的延伸。
然而,整个CXO行业目前处于下行周期。昭衍新药2023年业绩经历显著下滑,营收增长仅4.78%至23.76亿元,净利润更是下降63.04%至3.97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出现净亏损7030.71万元,在手订单从2022年的38亿元降至2023年的23亿元。
在收购公告中,昭衍生物直言以上行业挑战。但同时指出,近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迅速增加,预计到2027年将有望增长至千亿美元。
作为国内领先的临床前CRO (合同研究组织) 企业,昭衍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积极寻求业务拓展与升级。收购龙沙工厂,无疑是其快速切入CDMO领域,抢占市场先机的最有效途径。相较于从零开始建设新厂,收购成熟运营的工厂不仅大幅度缩短了建设周期,更可直接获得龙沙多年积累的先进生产设施、技术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迅速提升昭衍在药物生产制造领域的硬实力。
龙沙作为全球CDMO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生物制药、小分子药物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卓越的品牌声誉。昭衍收购其工厂,不仅是产能的扩充,更是技术和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通过整合龙沙的技术平台和生产经验,昭衍有望拓展其服务范围,从传统的临床前研究延伸至药物生产制造环节,构建起从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服务链条,实现用户日渐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客户黏性和市场竞争力。行业分析师指出,此举将明显提升昭衍在高端CDMO市场的竞争力,使其能够承接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国际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收购龙沙工厂被视为昭衍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布局。龙沙作为全球性企业,拥有遍布全球的生产基地和庞大的国际客户网络。透过此次收购,昭衍不仅仅可以直接利用龙沙现有的生产设施服务国际客户,更能借助龙沙的品牌影响力,快速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在全球CDMO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这对于渴望走向国际舞台的昭衍而言,无疑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战略升级。昭衍的此次收购,显示出其进军全球CDMO市场的雄心壮志,有望打破国际CDMO巨头在高端市场的垄断格局。
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昭衍此次在行业低谷期进行战略布局,选择在大湾区增加服务能力的布局,迈出完善国际化布局的更进一步,期望通过此次收购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近期,CDMO领域的并购领域新闻淡静。2024年至今,整个行业仅一笔超过百亿美元的并购,来自诺和诺德收购Catalent。随后的并购主要为10亿美元量级小额交易,包括GHO资本合伙公司和Ampersand资本合伙公司以11亿美元收购生物服务企业Avid(交易预计将于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等。2025年是否会有更多的动作,盖德视界将持续关注。